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龍之傳謠 042 【帝出東北】


龍之傳謠 042 【帝出東北】

「在東北方的諸侯中,其國勢足以當天子者,也只有少典國君公孫軒轅一人了。莫非此人就是指他!」三郎說。
「三郎,說來聽聽。」父親叫三郎繼續說下去。

「天下諸侯中的勢力,除了蚩尤,該算是少典國,其次有東方的女皇氏,北方的巫常氏,南方的祝融氏,和西方我鉅靈氏。
況且公孫軒轅習用干戈,以征不享天子之國,替天行道久矣!因此東方諸侯咸來賓從,無有不順服者。故事實上他是東方眾諸侯之主。」三郎說。

「那眾皇族所揀選之人又如何說來?」二郎問。

燈火飄搖,夜寂無聲。突然,父親作了手勢,示意大家不要作聲,並指示屋頂上有人。父親以手勢指示眾子分頭行事,大郎、三郎從門而出,二郎、五郎跳窗而出;他們一出到屋外,即時飛躍上到屋頂。可是,那人也真靈敏,早已聞風而逃,已遠走在眾子之前,只見有一黑影在他們前面走遠了。他們仍是追了一段路,始終被那人逃跑了。

這位族長也真是厲害,眾子還未發覺之先,已經發現有人在屋頂上偷聽他們的對話。

「二郎,追上那人嗎?」大郎從後趕上來問。
「天色太黑了,那人身手非常輕快,連他的影子也摸不着。」二郎說。
「不要再追了,回去吧。」
「是!」

巨靈氏五子身手已是不凡,可見此人也不是等閒之輩。

「父親!」
「怎麼了?」父親問。
「給他跑了。」大郎說。
「有沒有跟他交過手?知道他是誰嗎?」父親問。
「這人身手了得,天太黑了,看不清楚。」二郎說。
「誰有這麼大的膽子,敢夜探我鉅靈宮!」父親說。
「父親,我們在回來的路上也討論過。」
「說來聽聽。」
「懷疑他就是那使者。」大郎說。
「嗯!除了他,在鉅靈國中也沒有人敢做這等事。」父親說。
「剛才我們回來的時候,順道繞到使者所住的客廂看看,就是叫了一輪的門也沒有人回應。」大郎說。
「果真!」父親說。
「是的。」
「若真是他,那麻煩就大了...」父親說。

眾人凝望著父親,父親靜思了一會...

「好了,暫且不要理會他。剛才說到那裡?」父親說。
「眾皇族所揀選之人,父親。」五郎說。
「三郎,你給我說來聽聽。」父親說。

「史皇氏乃天皇氏之後人,皇覃氏乃地皇氏之後人,柏皇氏乃人皇氏之後人,此三族早已歸附于少典國。燧人氏和有巢氏二族擁戴公孫軒轅為東方盟主。如今,也就只剩下了伏羲氏的後人意向未明。」三郎說。

「三郎有所不知。其實,公孫軒轅與伏羲氏的後人女皇氏私交甚深。」大郎說。
「有這樣的一回事?」二郎問。

「大郎說的是。在二十年前,當時的公孫軒轅還未當上少典國君。那年,天下大雨,一連下了二十多天,大河的下游都泛濫成災,洪水滔滔,淹沒了不少東方諸侯國,少典國也是其中的一個。
前任少典國君也在這次洪水中死去,剩下了他的四個兒子,就是公孫軒轅和他的三位哥哥。究竟誰該來承繼少典國君之位?」父親說。

「這個...那當然是由長子來繼承了。」四郎說。
「其他人也猜猜看。」

眾人的看法都與四郎一致。

「事情並不是這樣的。依少典國的族例,國君當由嫡長子來繼承。」父親說。
「哪誰是嫡長子?」二郎問。
「是幼子公孫軒轅。公孫軒轅的母親是少典國的正妃,他的三位哥哥都是由側妃所出的。」大郎說。
「既然族例如此,那就應該由公孫軒轅當這個國君。」二郎說。
「二郎說的是。在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這樣的。但是,在國家蒙難之時,往往都是有勢力者得國。然而,公孫軒轅在他們四兄弟中,年紀最輕,勢力也是最小。」父親說。

「那他又如何能當上了這國君之位?」四郎問。
「這就要歸功于女皇氏了。
女皇氏有關...
這人就是太昊國的老奶奶她慧眼識英雄,在這場國君爭位戰中,毅然出兵幫助公孫軒轅。因為有太昊國這樣的東方大國支持,縱使他的三位哥哥有多大的勢力,也無法與公孫軒轅相爭。結果,公孫軒轅也就順理成章登上了國君之位。少典國與女皇氏從始也就結下了不解之緣。」父親說。
「原來如此!」二郎說。

「哪太昊國為何要幫助公孫軒轅?」五郎問。
「這個...這個為父也不大清楚。這位老奶奶的行事為人,往往都是出人意料。」

「原來的少典國因被洪水所淹沒,公孫軒轅帶著自己的百姓遷國到東北方,就是如今之少典國所在。」三郎接着說。
「三郎說的是。」父親說。

「那在眾皇族中,不是還有神農氏嗎?」五郎問。

「哈!...哈!五郎你真的是...」大郎說。
「大哥為何如此大笑?」五郎問。
「大郎,那你就說來給大家聽聽。」父親說。

「難道神農氏會自願放棄天子之位嗎?」大郎說。
「天皇伏羲當年也不就是將天子之位傳于他們的老祖宗炎帝神農氏嗎?大哥為何覺得這是希奇的事。」五郎說。

「五弟說的有理。可是,如今的炎帝又豈可與天皇伏羲相比。帝者,天號也。德配天地,不私公位,稱之曰“帝”。天子者,繼天治物,改政一統,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養生人,至尊之號也。天皇伏羲大仁大德,生化天下,是古往今來難得的天子帝王。」大郎說。

「好!好!大郎說得好。現在已經很清楚了,公孫軒轅很有可能就是上天所揀選之人。」父親說。

「那麼我族是否要出兵助他?」二郎問。
「唔!這次出兵不但關係到我族的興衰,也連繫到天下安危,故此必須慎之又慎。讓為父再想想,今日就說到這裡。」父親嚴嚴的說。
「諾!」


「天下不能再亂下去了!」族長感慨地自說。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龍之傳謠 041 【地獄門】


龍之傳謠 041 【地獄門】


崑崙山上有層城九重。

山上有木禾,其條五尋;有珠樹、玉璇樹、不死樹在城之西面;沙棠樹、琅玕樹在城之東面,絳樹在其南面,瑤樹在其北面。

山上又有赤縣州,此州實在是崑崙之墟,是“玉紅之草”所生之處,食此草的一果實,可使人醉臥三百年而後寤起,其人容貌不變不老,體健如醉臥之前。

崑崙山之美玉瑱,潤澤永世不減,塵埃亦不能沾污。


崑崙者,在西方稱之為“須彌山”,山有九層,從上來一層有五色雲氣,從下而望,皆有城闕之象。其第七層有景雲環繞,以映朝日。第八層有五色霞彩繞山。

北斗當以崑崙山,氣運注天下。其氣春夏爲露,秋冬爲霜雪。山上有五色泉水,水氣上蒸爲霞,出五色之雲氣;尤以赤水之氣上蒸爲霞而赫然。

山之上又有瓊華宮室,紫翠丹房。落日餘輝,景雲燭日,朱霞九光,與瓊華宮室相互輝映。

崑崙山有甘露,望之其色如丹,凝著木石上則皎然如霜雪,寶器盛之則如飴糖甘美;地上有聖德人君現于世時,此甘露則雨下大地,是謂“天降甘露”。

河水出於崑崙,其山上有澧泉、華池,廣萬千里,神物所集于其中,水面出五色雲氣。五色流水,其白水東南流入中國,名之爲河。

其墟有五城十二樓,四維之野多有美玉。崑崙之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神木,木長五尋,大五圍;四面有井,以玉石爲檻。檻有五門,門有開明獸守護,百神所在其中。

猛獸之出生于崑崙,或生于玄圃,其以氣為食,以霧為飲,善解人語。當其神化,立起風雲,吐嗽霧露,百邪并走,因此名之為猛獸。

地上大行天子升于崑崙之丘,宿于崑崙之阿,赤水之陽。其水旁有神木,狀如棠樹,黃華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果”,食之可令人長生不老。

崑崙之丘有神人稱為“西王母”,此人有人身、虎首、豹尾、蓬頭,居住于玉山之中。此山位于赤水之西面。山中又有房室,其一為“玄圃台”,一為“積石瑤房”,一為“閬風台”,一為“華蓋”,一為“天柱”,皆為仙人所居住。

崑崙之山實爲大地眾山之首,上爲握契,滿爲四瀆,橫爲地軸,上爲天鎮,立爲八柱。


*





崑崙山是大地與上天相連的地方,因此,地上人欲通于天,尋求天意者,必上此山。可是,鉅靈氏族長上崑崙山尋求天意,也只不過是上到山腰罷了。

崑崙山崇高入雲,山顛在彩雲以外,欲上到山顛,必須經過風雪飄搖的山腰,未上到山頂已為白雪淹沒,凍死在山上。然而,在山腳有一處地方可以直接上到山頂,當年的共工也是從此處到達山頂的擎天柱。
那是甚麼的一處地方?
那處就是世人所稱的“地獄門”。

地獄門每年只會打開一次,就是在每年至陰之日的冬至日。這一日是全年中黑夜最長,白晝最短的日子。而地獄門是一處通連三界的關門,不但人可從此處往天界和冥界,神人和鬼怪也可以從此門來到人間。

自女媧娘娘煉五色寶石補青天後,她以五色石將地獄門永遠的封印,三界也從此不能再自由往來。鉅靈氏族長也在冬至之日帶同他手上的五色寶石來到崑崙山腳看守着,以備不測。

也不知從何時開始,每年清明時節的那天,每一任的鉅靈氏族長都會上到崑崙山來祭告天神,為全族的人祈福。


*


「哪這人應該是誰?」大郎問。
「為父也為此人筮了一卦,卦象為“震”。」
「是甚麼意思?」二郎問。
「“震”乃春雷初動之意。一陽震發于地中,位處東北之方,故此人必出于東北。」父親說。
「如今的天子,炎帝神農氏的先祖也是源出于東北。」三郎說。
「果真!」大郎說。
「三郎說的一點也沒有錯。」父親說。
「那麼新天子會不會就是蚩尤?」二郎問。


*


古之筮者取蓍草為用,卜者取神龜之甲殼為主。傳聞中,蓍草一叢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護,其上常有青雲覆蓋,靈氣奇異非常。

天下和平,王道得行于天下之時,蓍草莖生長有一丈長,一叢生滿百莖。如今之時世取用蓍莖者,不能以中古之法度,亦不能得滿百莖長一丈之草,故一叢生八十莖者已為上品,莖長八尺,已是難得之品。

若當地之民好用卦占者,取一叢生滿六十莖者已為上品,長滿六尺者,即可以為用。

王者得之,則長有天下,四夷賓服。能得百莖丈長之蓍草,並得其下之神龜以為卜,當百言百中,以決吉凶,陳明禍福。

今鉅靈氏族長所用以筮之蓍草乃叢生八十莖,長八尺,已算得上是中上之品。


*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龍之傳謠 040【神山崑崙】


龍之傳謠 040【神山崑崙】


五色神功是崑崙山守護者的獨有武功。此武功由當年女媧煉石補青天後,女媧娘娘為確保共工毀壞擎天柱事件不再次發生,命鉅靈氏一族守護崑崙山,並授以五色神功。

自那時候開始,鉅靈氏也就定居于崑崙山附近,世世代代守護着崑崙山,以“崑崙守護者”自稱。

五色神功分別為青、赤、黃、白、玄五門,都是根據五行的特點創作而成;修煉的人要透過吸收從崑崙山上所採得不同顏色彩石的精華,再加上個人的修煉才可成功。

鉅靈氏大郎所修煉的是“青木風”,此功以氣的運行為其所用,威力有若風龍卷,所遇之物,剛柔並摧。
二郎的“赤焰火”,氣炎爆發,威力有若火山暴發。
三郎煉的是“黃土功”,大地之氣為其運化,威力可使山崩地裂。
四郎修煉的“白金氣”,特點是閔天之氣凝聚于一身,威力有若流星。
五郎的“玄冥淵”,此功有如其名,氣化幻變, 有鬼神莫測之能。

四郎的“白金氣”威力之大,若能盡以發揮,當可以一敵三。

“五色神功”分可以與敵人單打獨鬥,合則可以成陣。此“五色陣”的威力可以媲美神農氏所創的“五行大陣”。


*


「我離家後,有甚麼事情發生了嗎?」父親問。
「別的事情沒有,蚩尤派使者前來,令我國出兵助其奪天子之位。」大郎說。
「唔!那就對了。」父親說。
「怎麼的一回事?父親。」大郎問。
「我在回家的路上做了一夢,夢見國中有大事發生,因此日夜趕路回來。」父親說。
「怪不得父親比往日早了幾天回來。」大郎說。
「不是我早了幾天回來,恐怕我再也見不到四郎了。」父親說。
「是孩兒的錯!」大郎慚愧的說。
「好了,好了。我並不是要責怪你們。」

四郎回來後,經過運氣調傷,很快身體已經沒有甚麼大礙了。

「父親,如今應怎麼辦?」大郎問。
「大郎,不必焦急,為父自有主意。使者還在嗎?」父親問。
「在。父親不在家,這等大事孩兒不敢擅自作主,所以使者留下來等待父親的答覆。」大郎說。
「好,大郎你處理得好!你先去找齊你幾位弟弟一同進內室見我。千萬不要驚動使者。」父親說。
「諾!」 

過了一會,他們都到齊了...

「父親!我族是否要出兵助蚩尤?」二郎問。
「有沒有打聽到附近鄰國的動靜?」父親問。
「都打聽過,附近鄰國有的已經答應出兵,有的還在等待我國的動靜。」二郎說。
「哪你們各人先說說對出兵之事的看法給為父聽聽。」

眾子都彼此推讓,誰也不願意先說。

「怎麼了?是誰先說?」父親問。
「三弟,就你先說說吧!平日以你最多主見。」大郎請三郎先說。
「哪三郎你就先說說吧。」父親說。
「既然是大哥吩咐,小弟就先說了...」

「當今之世,炎帝荒廢政事,致使天下戰事頻生,諸侯間以強凌弱,彼此侵吞,已失其天子之職責,故廢去炎帝天子之位也實不為過。
然則,蚩尤此人生性兇殘,自他被炎帝里命其西居以來,西方諸國慘遭其欺凌,已有多國國主死在他的手中。我國到今日還未遭受其毒手,是因為位處偏遠,而且又是西方大國之故。蚩尤若得天下,登上了天子之位,天下必為其所殘害更深;到了那時候,我國也必難免於難。所以,我認為不應出兵。」三郎說。

父親一邊聽,一邊點頭,似是對三郎的分析非常滿意。

「不出兵豈不是會得罪蚩尤嗎?他若真的登了天子之位,必不放過我鉅靈氏一族。」四郎說。
「那麼四弟是贊成出兵嗎?」大郎問。
「哪倒也不是...」四郎說。
「哪四哥是甚意思?」五郎問。
「只是說說罷了!我還是贊成三哥的說法。」四郎說。
「我也贊成老三的說法。」二郎說。
「然而,四郎的說話也不無道理。」父親說。
「父親,哪麼是出兵?還是不出兵?」五郎問。
「兵是會出的,但並不是去幫助蚩尤。」父親說。
「難道父親是想當天子嗎?」四郎說。
「胡說!天子之位不是隨人意可得到的,而是上天所命定。我鉅靈氏一族自古以來只奉天命而行,代上天履行天命,守護着崑崙山。從來可有一人登上過天子之位嗎?」父親嚴嚴的說。

突然間,整個輕鬆的氣氛都變得嚴肅起來了...

「上天是否已有所揀選之人?」大郎問。

「為父這次崑崙山之行,不就是要尋求天意嗎?」父親說。
「父親!哪結果如何?」三郎問。
「為父這次在崑崙山拜會了神人西王母,神人給我的提示是“這人當是眾皇族所揀選之人”。」父親說。
「是甚麼意思?」二郎問。
「三郎,你明白嗎?」父親問。
「所謂眾皇族者,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和如今的天子神農氏。意思就是說這人為這七族後人所擁戴者。」三郎說。
「三郎說得對。」父親說。


究竟崑崙山是甚麼地方?
鉅靈氏族長又為何要千里迢迢的走到崑崙山去?

在遠古大洪水淹沒大地之世,華夏大地都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下,天海相連,無邊無際,只剩下了崑崙山露出於水面之上。洪水退後,華夏的先祖從崑崙山上下到大地上來,沿著大河之流勢,來到了中原之地居住了下來。


*






天馬來兮開遠門,竦余身兮游崑崙...


在洪水以後的世代,從來再也沒有地上的人上過崑崙之峰,也沒有人敢去,以免干犯了山上之神靈。其山峰終年積雪,為雲霧所掩蓋,令此山更顯得為神聖。

雖說是沒有人膽敢上到崑崙之峰,然而也有例外的,這人就是共工。

從上古傳下來的傳說中之崑崙山,其山位處大地之中央,爲天地之柱,一柱擎天,把九重天都撑在柱頂之上,故崑崙山氣上通天,下達九州。
崑崙,也就是混沌的意思,山下有八柱,柱廣十萬里,有三千六百軸,互相牽制,名山大川,孔穴相通。

此山是惟帝之下都,環都以炎火山。此都有銅柱,其高入天,是謂“天柱”,柱圍三千里,圓周如削,銅柱下有屋,壁方百丈,上有金台玉闕,是天地元氣之所合,天帝君治處于其中。











2017年9月7日 星期四

龍之傳謠 039【崑崙守護者】


龍之傳謠 039【崑崙守護者】

4. 巍峨崑崙




黃河出崑崙    騰龍渤海奔
九河道曲彎    水滾洋洋流
江出蜀地湔    崏山是其鄉
漢江水不盡    淘淘朝東流




西方大國鉅靈氏族長剛從崑崙山回到國中,正在回家的路上。

涼風陣陣,陽光燦爛的日子...

在鉅靈宮附近的千丈崖上有一野地,有二人正在野地裡打鬥着。他們你追我逐,在樹叢中穿梭往來,戰況頗為激烈。

「二哥,你要當心!」其中一人大聲說。
「四弟,用盡全力,盡管向我進攻。」另一人說。

原來他們二人是兄弟,正在練習武功。

「哪小弟我來了...」四弟說。

「“白金氣”」

只見那人提氣運功,瞬間全身發出了刺眼耀目的白光。白光随着氣的提升,越發光芒。

這四弟要狠時也真是夠狠,他向對手施展的攻撃十分迅速、兇猛;其速度之快,只見一團白光朝著二郎逆面衝撲過去。

「二弟、四弟,只是比試過招,當心!不要傷及對方!」在旁的另一人說。
「大哥,四哥用的是“五色神功”嗎?他的威力厲害得很。」
「是“五色神功”中的“白金氣”。確是十分厲害!」

過了一會...

「大哥!情勢有點不妙,四弟似是失控了,快出手阻止吧。否則,二哥、四弟將會兩敗俱傷的。」三郎匆匆的說。
「你個四弟真有你的!每次比試武功,打到起勁時,總是失了自控。」老大有點無奈的說。
「二哥!快避開!不要與他硬碰」三郎大聲喊著。

這刻的二郎也深深的感到不妙,再也不敢出手硬碰四郎的這團白光,只是急忙設法子避開他的攻勢。

二郎避開了四郎的攻撃。然而,那團白光卻像掃帚星似的,沒有停下來;轉過身來,再次朝著二郎衝擊過去。
二郎只是避了又避,不敢正面還手,免得與四郎硬碰上。四周被四郎所碰到的樹木花草,全都倒了下來,弄得落英紛紛,沙塵滿天飛。

「四弟!快停手!」大郎欲叫停四郎。
「大哥,四弟似是走火入魔了,他已失了常性。」老三說。
「四弟!你聽到嗎?快停手!」大郎再一次大聲的呼喊四郎。

可是,四郎沒有任何的反應。二郎已是避無可避,被四郎追得氣也喘不過來。


這時的二郎也得使出自家的絕招來招架四郎的攻擊。
「“赤焰火”」

一團熊熊的烈火燃燒了起來。

「大哥!快出手阻止四弟,二哥快受不住了。」

兄弟三人於是聯手欲將四郎攔截下來。四人碰在一起,發出了雷霆巨響,隆的一聲,四人同時飛彈開去,四郎更是被彈離百步之外,直向懸崖邊那處飛去。 

「四弟!」

三位哥哥眼睜睜的見著自己的弟弟將要飛跌落懸崖,卻是無力挽救。

在危急存亡之際,有一人飛躍出來,把四郎從懸崖邊接了下來。

「父親!」
「你們四人在幹些甚麼?差點兒,四郎將要命喪於崖下了。」
「是孩兒的錯。險些害了四弟的性命。」大郎連忙向父親道歉。
「父親,這事與大哥無關。我們只是在比試武功罷了。」四郎也連忙向父親解釋。
「為何比試武功會弄成了這樣的局面來?五郎,你給我說來聽聽。」

五郎將整件事情的本末詳細的給父親說了一遍。這位父親就是鉅靈國的國主,他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見到了懸崖那邊有一股非常的白光,心中有一種不祥的感覺,就連忙過來看個究竟,剛好見到四郎向着千丈崖飛去;他立即飛身向着四郎撲了過去,把他從崖邊接了下來。

「四郎!你練武切記不可操之過急,要戒心浮氣躁。剛才你的情況已是走火入魔,自己陷於不能自控的境況。若不是大郎、三郎同時出手,你與二郎將會是同歸於盡。」父親說。

兄弟五人本是餘悸猶在,聽了父親的話後,更是被嚇得滿頭大汗。

「父親,四哥的“五色神功”很是厲害的,可以以一敵三。」五郎說。

「你們兄弟五人所修煉的是我鉅靈族的“五色神功”。此功各有特點,非一人可以專長,或克制某一人。各人若能發揮所盡,誰也不能佔誰的便宜。」父親說。
「父親,那各人的武功有甚麼優勝之處?」五郎接著問下去。
「呀!你這小子!時候也不早了,回家再說吧。」父親說。
「孩兒也忘記了父親剛剛從遠處回來。」五郎說。
「來人!快扶四公子上馬車上。」父親說。
「諾!」

父子一行人回到鉅靈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