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龍之傳謠 017 【百草治病】

龍之傳謠 017 【百草治病】

夏季彰顯火德,炎帝神農氏治理大地以權衡為其要旨。衡者,抑其高,承其低,所以平衡天下萬物,使物各歸其類,和平共處。衡之爲度,雖然緩慢而不落於後,損益補虧而眾物無所怨,施恩惠于天下而不自彰顯德高。匝而不責,常平民祿,以繼不足;勃勃揚揚,惟德是行;養長化育,萬物蕃昌;以成五穀,以實封疆;其政治不失于道,天地之大道乃自明。

那時,大地出現了變化,天行時疫,疫癘流行世間。又人民生活漸趨繁雜,百姓有疾病卻未知有藥石可治。炎帝神農氏憐憫蒼生之苦,欲救百姓于困疾,親嚐草木之滋味,審察其寒、温、平、熱之性質,辨別其君、臣、佐、使之義。以本草為藥,配以成方,為民治病。

「大王!你怎麼樣?」侍從驚慌的說。
「朕不知為何,感到全身發熱,軟弱乏力,呼吸有些困難。」神農氏說。
「大事不好!此處乃荒郊野外,人煙絕跡,如何是好?」
「不用驚慌,你們先扶朕到樹蔭下稍為歇息。」神農氏說。

侍從們即時依照神農氏的話而行。神農氏躺在樹蔭下失去了知覺。
不好!大王全無反應。」
就在侍從們慌張忙亂之際,在他們面前出現了一年輕女子。

「你們遇到了麻煩嗎?」那女子問。
「小姑娘,我家主人身體不適而暈倒了。請問此附近有人家嗎?」侍從說。
「離此處最近的人家也要走上一天的路程。」女子說。
「那真是糟透了!」侍從絕望的說。

「不如讓我看看你家主人的情況吧。」女子說。
「姑娘妳懂醫術嗎?」
「先看看再說。」女子說。
于是,那女子上前看神農氏。

「飛龍,你聽到我說話嗎?」那女子使用意念與神農氏說話。
「妳是誰?」神農氏的魂在問。
「是我。我是太素。」女子說。
「太素,妳怎會在此?」
「我是來救你的。」
「是怎麼回事?」
「你已是在世為人,受着肉身的限制,再不能像以前般,想怎樣就怎樣。」
「我受這點小小的痛苦算得甚麼。與伏龍使者被魔龍囚于玄冥天相比...」
「好了!不要再說了。我走啦。你要好好保重!」
「太素!太素...」

那女子存細的查看了神農氏。

「依照種種跡象來看,你家主人應該是中毒。」那女子說。
「中毒!中了甚麼毒?哪該怎辦?」侍從問。
「你們向原野觀望,看見那些遍地而生,形似荊棘的草嗎?」女子說。
「看見了。」
「那些就是解毒之藥了。你們挖開泥土,取根搗汁,給你家主人灌服,便可藥到毒除。」

侍從們聽後仍在疑惑。

「你們若要救炎帝性命,當依我說話而行...」

侍從們聽到說話時,左右顧盼那女子,可是已是不知蹤影。

「那女子...」

侍從們依從那女子的話而行,果然救活了神農氏。

神農氏醒後也向侍從們查問那白衣女子的事,侍從們都感到十分怪異,認定是遇上了神人。

神農氏嘗一日遇七十毒,以神人所教之法而化解之,使毒不傷于性命。

其後,神農氏作方藥之書以傳于萬民,治療天下之疾病,為天下醫道立下了萬世之根本。炎帝又親自查察水泉之甘、苦,教導百姓避毒水而飲用。
其治理之世代,百姓自食其力而安居,天下無夭折之患,家家有白頭人而樂於俗,故天下號稱之為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之世代,其世俗仍然厚樸淳重,百姓端慤不忿争而財富足,國中無苛刻制令而萬民自從,帝主君天下威厲而不濫殺,法制省略而不煩繁。

其時,始列廛於國中,春分、秋分為市集,使天下之民聚而買賣自便,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神農氏得治道之柄而立于中央,天神與其教化萬民,帝魂游以撫四方蠻夷。是故虹霓不見于天,賊星不行于夜,以其含厚德之故所致。

既以火徳為天下王,神農氏故亦以火紀官為火師,春官名為大火,夏官名為鶉火,秋官名為西火,冬官名為北火,中官名為中火。此五官助炎帝治理天下五土四方之民。



炎帝神農氏納莽水氏的女兒聽詙為正妃,生子臨魁。神農氏之後,天下人有感于帝之恩德,以臨魁繼承天子位為炎帝,在位八十年。
炎帝臨魁之後,天下人又以其子承繼承炎帝之位,在位六十年。
炎帝明乃炎帝承之子,帝承之後,帝明繼承帝承為炎帝,在位四十九年。
炎帝宜乃炎帝明之子,又稱炎帝直,在位四十五年。
炎帝來乃炎帝宜之子,亦稱炎帝克,在位四十八年。
炎帝里乃炎帝來之子,又稱炎帝居,在位四十三年。
炎帝里生子節莖。節莖未繼帝位而早死。
節莖生子克及戲,克、戲皆不在帝位而病死。
克生子榆罔,是為炎帝榆罔。炎帝榆罔乃炎帝里之曾孫。

炎帝里之後,炎帝榆罔登天子位,為天下之主。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龍之傳謠 016 【炎帝神農治天下】

龍之傳謠 016 【炎帝神農治天下】



游獵逐草居無所                桑蠶耕作定中土
神農炎王治天下                百草為用萬民好


炎帝榆罔乃炎帝神農氏的八世子孫,炎帝里的曾孫。

自神農氏登天子之位稱帝以來,歷代炎帝世居于帝都空桑。以空桑位處中土,便于聯繫四方諸侯國,朝貢于天子。

榆罔自小父親去世,性格陰沈好鬥,常常與蚩尤為伴。其人為政急功而近利,好武勇鬥,決事喜用武鬥,勝者為是,敗者為非。而叔父蚩尤一身武功蓋世,為人獨專自大,故天下人敢與蚩尤爭辯為敵者,可謂必死無言。結果,天下諸侯多有為蚩尤所害,諸侯群臣多有對炎帝離心的。

故此次蚩尤作亂,天下諸侯皆袖手旁觀,不願救助炎帝。

*
 昔日,少典國君少典氏娶有蟜氏之女兒安登為正妃,生有二子。長子名叫石年,是安登遊玩于華陽之時有感神靈所生。石年成長于姜水之域,故又以姜為其姓。長成後以火徳代伏羲氏為王治理天下,世人稱之為炎帝,他也就是榆罔的先祖炎帝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之發源地本于烈山,故神農氏又號稱“烈山氏”,亦稱“連山氏”。其未稱帝之先建國於伊水之域;後來,鄰國的耆國臣服於神農氏,兩國合併為一而稱之,故神農氏又號稱“伊耆氏”。

神農氏以前,天下人民以狩獵禽獸之肉為食,採摘田野果子以作充飢,而未知有耕稼畜牧之術。及至炎帝之時,一日,上天雨降粟于大地,炎帝以為種子,耕地而種之,種子發苗生長,結五穀以為食糧。從那時起,炎帝觀察記錄天時四季之變化,以冬至、夏至為四時之定位,擇以良辰吉日,選取合宜地土,斵木為耜,揉木為耒,教導百姓種植五穀。五穀種而興農事,炎帝又教導百姓畜牧禽獸之術。天下百姓不用再流浪天涯,居無定所,過着那些逐水草為生的生活。因為有了固定的居所,食糧得到了穩定的供給,各種技術也發展起來,文明隨之不斷的提升。

炎帝治理天下,祈求下雨,上天則五日爲行雨,十日爲穀雨,十五日爲時雨。當時,風調雨順,萬物咸利,故世人稱之謂“神雨”。

為了便利天下百姓于農事,炎帝命專人開始專治理農功,校正四時之節氣,審度寒溫,以推測早晚之期。定立曆法,頒布施行于天下。

一日,炎帝神農氏問事於火官祝融氏:「朕若利民稼穡,何以行之?」
祝融氏回答說:「帝若利民,編制曆可為民法之。」
神農氏說:「朕之學識有限,還請先生賜教。」
祝融氏說:「四月之節,日在卯,昏翼中,曉牽牛中,斗建于巳位之初,其日丙丁,以丙丁屬火,故主夏日。其蟲類為羽族,又以南方朱鳥為羽蟲之長,凡有羽之類皆屬于火,故曰其蟲羽。
立夏之日,螻蟈鳴,後五日則蚯蚓出,再後五日則王瓜生。盛德在火,當祭天迎夏于南郊。

中氣,日在畢,昏軫中,曉須女中,斗建于巳位之中。
小滿之日,苦菜華秀,後五日靡草死,再後五日小暑至,此時當無起土功,無發大衆,無伐大樹,無妨農耕之事。天子初衣暑服,無大行田獵,以含桃先薦于寢廟。

月之節,日在參,昏角中,曉危中,斗建于午位之初。
芒種之日,螳螂生,後五日鵙,始鳴,再後五日反舌無聲,縶騰駒,班馬政,聚蓄百藥。

中氣,日在東井,昏亢中,曉營室中,斗建于午位之中。
夏至之日,鹿角解,後五日蜩始鳴,再後五日半夏生。祀皇地祗于方丘。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夏至之日,陽氣欲衰,陰氣欲興,陽曰生,陰曰死,至之日相與分。君子齋戒,以陰陽相爭之時,務欲安靜。薄滋味,無致和,謂陰氣始興,身尚靜,味尚薄。節嗜欲,定心氣。以微陰扶精不可散。無用火于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台榭。以是月暑氣方盛,可以登遠望,順陽氣居于上之故。

六月之節,日在東井。昏氐中,曉東璧中,斗建于未位之初。
小暑之日,溫風至,後五日蟋蟀居于壁,再後五日幼鷹乃學習。

中氣,日在柳,昏尾中,曉奎中,斗建于未位之中。
大暑之日,腐草爲螢,後五日土潤溽暑,再後五日大雨時行。命有司人入山行木,無有斬伐。以其未堅成之故。」


炎帝神農氏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