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龍之傳謠 018 【帝裔蚩尤】

龍之傳謠 018 【帝裔蚩尤】

神農氏傳到了炎帝宜這一代,帝權開始膨脹,制訂了大大小小許多帝主的特權,天下百姓漸漸的成了神農氏家的奴隸。帝王、貴族與百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甚至於炎帝成為了神的化身。

到了炎帝里這一代,神農氏家已為天下人開始厭棄,續漸衰落,天下諸侯各自強盛,互相侵伐。然而,炎帝里之時帝尊尤存,天下大勢還不至於失控。炎帝里百年之後,炎帝榆罔不能征伐為亂者,少君無德,治國無道,華夏大地長期處於紛亂的局面。

在這時候,大地的東方出現了一位國君,他就是少典國國君公孫軒轅,此人習用干戈,眼見天下戰火連連不休,天子無力征討,百姓蒼生陷於水火之中,苦不堪言;故他以本國之兵征伐為亂者,勤王衛國,救百姓于苦難之中,平定了少典國附近的大小各國諸侯。因此,天下諸侯咸來賓從於公孫軒轅;炎帝榆罔也因此對公孫軒轅甚為不悅,經常加兵侵凌東方賓服於公孫軒轅之諸侯,使得天下諸侯對神農氏家更為不滿。


蚩尤姓姜,乃炎帝神農氏之後裔,炎帝榆罔的從叔父。

年少的蚩尤為人沈默寡言,處事公正不阿,行事有規有矩,而且天生神力,獨臂能舉起千斤大石,在眾子之中甚得其祖父炎帝里的歡心。

有一年的冬天,天下發生了大瘟疫,因病而死的人不計其數。蚩尤也因這次的瘟疫大大的病了一場,而且病得幾乎要死。在這場災難中,他的從兄弟克及戲也都病死了。這克也就是炎帝榆罔的父親,是炎帝里的嫡長孫,帝位的繼承人。

蚩尤卻因祖宗留下來的藥方救了他一命。雖然大難不死,病癒後卻是性情大變,與往日相比,真是叫人難以置信,就像是被鬼迷心竅一般的,截然變成了另一個人。往日的那個蚩尤也就隨着這場瘟疫死了。

從此,蚩尤變得喜怒無常,性情古怪瘋癲。往日沈靜溫文的他,變得好兵喜亂,私下更是鑄造刀、劍、大弩,以強暴行虐於天下。他東征西討,吞併天下諸侯,貪慾無度。炎帝里在世之時,雖是年老,還是能壓得住他,使其行為不至於太過放肆。

炎帝榆罔父親死後,炎帝里本有意傳帝位於蚩尤。卻因他性情大變,故傳帝位於其曾嫡孫榆罔。可是榆罔年幼,恐怕他為蚩尤所欺,不能制止其惡行,故命蚩尤西遷居於少顥,遠離國都空桑。

「豈有此理!在眾子孫中,只有朕最適合登這天子之位。天子真是老到糊里糊塗,居然讓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繼承帝位。榆罔可以懾服天下人嗎?他的能力勝過朕嗎?」蚩尤怨憤的說。
「大王還是暫時忍耐,聽從天子之命。待天子百年之後...」
「氣死朕!」蚩尤說。
...

炎帝里死後,蚩尤以霸主之勢,君臨西方諸侯各國。

其後,蚩尤更肆其惡,兵出羊水,登九淖,以攻炎帝榆罔於帝都空桑。炎帝不敵,逃亡東遷,居於涿鹿城。蚩尤發兵窮追不捨,最後,於絕谷中為泰壹氏所放。

榆罔進入涿鹿城不久,其他人也陸陸續續的到來。

「大王平安就好。」上相譙明氏一入城,立即進宮向炎帝問安。
「上相,你到了就好。其他人也到了嗎?」炎帝說。
「臣不知。但願他們平安!」

炎帝與各大臣都是分別逃走的,以免人眾太多,容易引起蚩尤追兵的注意。然而蚩尤的追兵只是將目光全都集中到炎帝身上,其他人絕少受到追擊。因為那些大臣大多數都是國主,是不好招惹的。

突然,侍臣匆忙的走進來,向炎帝報告要事。

「大王!四大將軍回來了。」侍臣說。
「他們還未死嗎?這四個廢人還回來幹甚麼?」炎帝心裡說。
「朕不想見他們。」炎帝背着侍臣說。
上相譙明氏瞧了一瞧炎帝,見他沒有甚麼反應,問侍臣說:「四大將軍怎麼了?」
「四大將軍都是身負重傷,被人抬進來的。」侍臣說。
「快!快找人給四位將軍療傷去!」譙明氏見炎帝依舊沒有反應,即時替他下命令。
「這...」侍臣猶疑的凝望着炎帝。
「還不照上相的話去辦!還在楞住幹嗎?」炎帝帶着怒氣的說。
「諾!」

「全都是沒用的奴才,差點連朕的性命也給丟了。」
「大王為何大發雷霆,是怎麼的一回事?」譙明氏問。
「就是天狼國泰壹氏那小子,...」

炎帝將事情的經過大略的說給了譙明氏聽。

「該死的泰壹氏!竟敢對天子如此無禮。」譙明氏說。
「大將軍將何時到達涿鹿城?」
「據消息傳來,他所帶領的大軍快到涿鹿城的西郊了。」
「好!那就等大將軍回來再說吧。」
「大王,依臣看來,蚩尤此次是傾巢而出,若單憑大將軍的兵力,實在是難以應付。」譙明氏說。
「上相,那應如何是好?難道朕這一輩子就要在涿鹿城渡過嗎?」
「大王可傳檄文於各國,請他們出兵勤王。」
「天下還有人膽敢與蚩尤對抗嗎?」
「有。」
「是誰?」
「少典國主---公孫軒轅!」
「又是公孫軒轅!難道除了公孫軒轅,天下間就沒有人嗎?」炎帝都不知自己在說甚麼。
「大王,如今已無別的選擇了。如果蚩尤大軍把涿鹿城圍住了,城中的食物也不能維持多久。到那時則為時已晚。」
「咦...可惡呀!」炎帝雙手緊握拳頭的說。
「大王...」
「那就請上相為朕發檄文吧。」


炎帝榆罔自知大禍臨頭,以己之力實難敵蚩尤,故抵達涿鹿行宮後,在上相譙明氏的勸諫下,好不願意地派人傳令給公孫軒轅及東方各諸侯國出兵勤王。